一、感謝
期待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可以讓我們有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好的感覺與感動。感謝老天爺在上週的颱風與接連的北部豪雨後,在9月25日,預留一個雲淡風輕的好天氣,讓服科一年一度的溯溪迎新活動,真實體驗,順利平安地回到學校。一郎老師的賦力團隊,是我們體驗學習活動的最佳的夥伴。在我們需要協助的時候,他們總在第一個時間回應我們的call,為我們準備了最好的活動,讓我們可以全然的付託,每一個活動的結束,讓我們帶著不同的自己,迎接下一個成長的挑戰。感謝一郎、Peter、Aaron以及帶領我們完成溯溪的教練與助理們。同時也要感謝初加入服科師資團隊的松亞(Soumya)老師的全程參與,增加了服科師生的向心力。而幕後協助本活動的聯繫的軒妏,今年不能參加,一定深感遺憾。也要謝謝因有其他行程,不能親自來體驗的服科所老師們的精神支持。最後要謝謝arthur和chens的探路和活動的協調。
二、踏實
誠如一郎老師所言:「古希臘哲人說:You Can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Twice。這次的溯溪相信是最好的體驗,同一條溪流,再次造訪,有著不同的故事。」對與我和研二同學而言,這一段的溪流是我們第二次的造訪。想像裡的去年的水勢,期待中的各個關卡的通過,當踏入溪裡的那一刻開始,其實感受到的是「不同」。不同的是在於水的流勢不同,不同的是在於一年後的我與一年前的我的不同。於是,在下水前Peter老師的叮嚀:「踏實」給了我最好的體會。平緩的水面,踩在腳下的溪底,可能是高低不平的岩石,可能是鬆軟的泥沙,也可能是滅頂的深池,唯有當下的專注與踏實,才能溯溪而上,全身而退。在人生的時間溪流裡,每一分秒,如同水流般的規律,但唯有辽下去,才能真正地經歷生命的真實與豐富。
三、上善若水
老子的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道盡了服務的真諦。服務是為別人做到,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需要。「服」,如人之操舟;「務」,疾也。服務是快快地為別人做事,做對別人有價值的事。這樣的為別人,如老子所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服務的真諦,如同水一般,無固定的形狀,總讓人在最舒服的狀態下承載我們全身的重量,雖滲透在土地裡,但滋潤了無數的生機。面對一般人的好高而惡卑,水所啟發的上善,讓我們更深的體會到服務的真義在當今的急功好利的社會環境,有如雨後天青般滌清污塵的欣喜。上善若水,可謂服務科學之道。
四、成為柱子
我們都曾經寫過「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樑之才。」想像中是一根大柱子頂著天地,承載重任。是的。教育的目的就在培養國家社會的棟樑之才。但我們或許仍認為「我」會是那個空間的中心。其實,經過這幾年的體會,撐起一個足夠大,讓人有機會活動的空間的是可能被釘上了裝潢板子,容易被忽略的樑柱。今天的舒服的空間,是別人成為樑柱幫我們撐住,承擔了責任、壓力、風險。因此,當我們享受了別人的付出,可能是來自父母、兄姊、師長,甚至是我們所不認識的人,當立志有一天成為別人的柱子,撐起讓別人自由發展的空間。服務科學要成為那樑柱的鋼骨,而服務人文會那樑柱的親和表面,黏著讓別人這麼都可以的自由空間。
五、縮小自己
在水的洗禮下,在陸地上的重心放低,卻讓逆水而上因身體面積增加了阻力。反而是雙腳的踏實挺立,縮小受力面積,才有機會舉步而上。九公尺的岩台,一躍而下,是克服恐懼的最佳體驗,對我而言,更是「縮小自己」,最大的實證。大面積的屁股入水,換得的是如針刺般的瞬間疼痛。只有縮小與水面接觸的面積,才能感受到入水的優雅與和諧。服務的接觸點,不也就是要這樣的優雅與和諧。需要的是我們的「縮小自己」。團隊的逆流而上的進程中,只有縮小自己,才有機會看到別人的需要,伸出互助的手,把空間讓別人一起前進。
六、成為自己
生命的時間溪流裡,如同溯溪的歷程,是一個自己與大自然的對話,是一個自己與團隊的對話,是一個昨日的我與當下的我的對話。伸出一小步,跳入九公尺下的水潭,是一個宣示:「我可以。」…雖然可能水嗆鼻子,可能屁股如針刺般痛苦,可能是…。不管是什麼感覺,只要自己經歷過才能體會。只要一小步,我就可以。因此,「我可以成為我自己,只要一小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踏出自己的一小步,成為自己。「透過自己的做到,成為別人的需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