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是一個轉折點:八輕國光石化園區建廠與否?
台灣,我回國與奉獻的土地;彰化,我出生與成長的故里。常常自喻浮雲遊子,但每落腳一個地方,總希望與落腳的鄉里成為生命的共同體,只因為生命的付出,不能等待,把握當下,才能永恆。於是,1996年落腳高雄,思摩特教師專業網路社群,在教育夥伴們的同心協力下,成為教師們專業生涯路途中的超時空驛站,也讓自己的資訊管與知識管理的專業對社會有所回饋。2004年移居新竹,風城,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如今新竹的過去歷史與當下的環境認識,已成為我分享給學生與訪客的話題。而開啟橫山鄉的服務體驗與設計的服務開放創新的活動,將會是服務科學對台灣數百個(319鄉)類似的鄉村的服務系統建置與服務創新的起步,願意讓這片土地永續的生命力,承載世世代代子孫的健康與繁榮。
台灣,一個不算大的地方;台灣,許多的都市人不願意到鄉下的狹隘都市生活觀。讓台灣的許多鄉村、山上、與海邊,成了現代服務系統的斷點,讓原已經人口外移的現象更加惡化,加上少子化的衝擊,許多的中小學面臨關閉的危機。學生小小年紀就要離家數公里外就學,所隱藏的是對在地教育的不信任,對在地的生活方式與未來發展的無力感。這樣的無力感的蔓延,其實也弱化社會底層的生命力。
今年五月時,當在杭州參加服務科學研討會,在邀請與會人士明年到台灣參加下一屆年會時,我播放了蔡依林的台灣心跳聲的MTV,心中充滿了感動:台灣的人文底層的豐厚,是我們可以頂天立地於列強環伺的軟實力;台灣的自然風景,是在經濟開發後僅留下的大自然資產。你我,都只是在生命的循環中,暫時在有生之年借來使用的,我們得要好好地奉還。
當面對油羅溪夕照,門前綠油油的稻田的當下,彷彿回到童年彰化溪州老家的故里。回憶父母親辛苦農作後返家的背影,重溫純樸知足的生活體驗。在橫山,一個新竹市郊的小山鄉,期望有一天成為富足,人文淳厚的美麗山村。那遠在彰化的故里,那濁水溪口的濕地呢?
一個面對十年經濟停滯的台灣,正是一個好好思考下一步的台灣的好時機,是回到過去以大規模的投資,創造就業人口與出國產值的製造經濟模式?還是走到以永續,創新,人文為基礎的服務經濟模式?
台灣,這是一個轉折點:八輕國光石化園區建廠與否?一個介於濁水溪與鹿港溪口之間4000公頃的濕地,即將因為八輕國光石化園區建廠而從此消失。消失的濕地生態,加上的石化汙染,是一個以農業為生的弱勢農漁村的悲情。汙染所帶來潛在的癌症,是那純樸鄉下人,無力反抗的宿命或設廠後經濟上的補償所無法彌補的健康與世世代代的永續發展。
我對家鄉即將要發生的悲劇,如同大家在外工作落腳後對故里思念的情懷,內心充滿著不安。有溪州故里知名詩人吳晟的「只能為你寫一首詩」的無助吶喊。有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共同發起了「濁水溪口濕地環境信託」計畫,希望透過全民信託募集的方式,可以買下保留濁水溪口北岸濕地完整的生態環境。但我知道,附近的鄉下人是無力購買股份的。台灣,其實很小的。我好期待,有更多的人願意把別人的故里當作是自己的故里般來愛護,因為我們都只是地球的過客,最後都要奉還的。
4 則留言:
感謝林老師的分享, 這是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的話題, 關係到我們的未來, 我們期許的生活方式, 及最終的, 我們真正希望的價值觀.
國光石化環評中出現的地方"有力人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mne1-BgHLk&feature=player_embedded
台灣白海豚在彰化海岸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ybIemuGj4&feature=related
We live what we choose.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