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2. Collaboration across networks; learning how to lead by influence
3. Agility and adaptability
4. Initi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5. Effective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6. Access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7.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From Tony Wagner, "The Global Achievement Gap"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ervice experiences
Service experiences
blog outlines
Books
Blog roll
- Innosight Institute
- Don Chen's Village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Jim Spohrer's blog on service science
- 服務科學在橫山
- 橫山論壇
- 內灣天人岩屋
- 溪州鄉外出子弟聯誼會
- Linear Algebra- MIT Video lecture
- 阿宅反抗軍--朱學恆
- Knowing Hakka
- 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IT)
- 傅佩榮教授部落格
- Interaction Design
- 低碳生活部落格
- Cite you like
- The Last Lecture
- 老廖-Mitora
- 雲海深處
-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
- 陳烜部落格
2 則留言:
1.critical thinking, curiosity and agility
劉岠渭教授所寫《默觀無限美》:欣賞音樂的關鍵是在「專注聆聽、深刻感動」而已。聽音樂沒有所謂懂、或不懂的問題,應該在意的是心靈夠不夠沉靜,專注力夠不夠讓音樂將你納入。一個人到底聽不聽得「懂」音樂,其實很容易從眼神察覺出來。一個人的聚集力透露出他正忙著以千絲萬縷的精神為「美」賦形,因為有他的專注、參與,這美感生命才能持續、完成,於是他成了音樂的一部分,甚至,他就是音樂本身。
嚴謹的思考、好奇心與靈敏,三者並行不悖。幾乎許多人害怕獨處、不習慣孤獨。因為害怕獨處,也許是這樣,只要上了捷運,第一個動作就是拿起行動電話熟練地按了起來;因為害怕獨處,也許,連打禪七、閱讀等等的個人修行,都要呼朋引伴地參加為團體舉辦的相關活動;因為害怕獨處,所以連自助旅行都得先找一大群旅伴和挪時間,卻甚少稍作行前功課,旅遊目的反倒成了其次;過程甚少專注欣賞,倒是急著拍下到此一遊…
生活裡,需要培養孤獨專注與對周遭人事物的關懷欣賞,以此作基礎,慢慢由靈敏產生好奇心,再延伸出嚴謹的思考。無論科學、文學、藝術、農業、工業等等,許多成果的產生,都是在孤獨專注衍生出的好奇心、敏捷與嚴謹的思考基礎下,一步步耕耘所得。
2.collaboration
《天才的交鋒》整整半世紀,米開朗基羅承受著缺乏高層次朋友和大師進行對話的痛苦,因而他顯得尤其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如此告白:「談話,這種友誼的表現模式,讓人陷入膚淺的枝節,一無所獲。一輩子喋喋不休,只是永無止境的重複一分鐘的真空。」花越多的時間在與同伴談天並試圖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獨立個體的特性也就越來越隨之消逝,最後剩下一群同質性的人交換著眾所皆知的訊息......
友誼的光與熱提昇彼此心靈的深度,善用MSN、Facebook、Twitter等等,我們可以是「施」者,亦可為「受」者,讓這股不可忽視的網路合作力量,發揮正面的貢獻。如果只是花時間殺時間,七嘴八舌談著不經思考的、無意義的、負面的…,且讓我們靜下來想想,誠如《先知》一書所言:如果找朋友只是為了殺時間,又有什麼意義呢?Google, Microsoft, Wiki等等的資源共享,讓和我一樣的終生學習者,藉由其中可貴的資源,受益匪淺。
3.entrepreneurship, problem solving and adaptability
創業家精神亦可為個人自我修煉之準則。其中之problem solving and adaptability非常可貴。抱怨無濟於事,將自己放在問題與逆境的當下,多問多學,找方法、不找理由。其次,勤勞樸實,何嘗不是現代人的我們必修的功課呢?
4.effective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有效的口頭和書面交流(溝通)需要放下主觀成見,以體恤、關懷或同理心等等,站在對方角度、或換個角度思考、傾聽、適時肯定對方,進而達到和諧的溝通。當然,無論文字或言辭的表達是門藝術,需要個人多加學習與修鍊。
※ 以上僅僅是個人生活對照文章主題不成熟的思維,請多多包涵與指正。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great feedback.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