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Dr. Robert Morris' talk on cloud computing


On March 31, 2009, Dr. Robert Morris from IBM Research talked about Service Research and cloud computing at ITRI. I attended this talk and got some main points from his sharing.
He first answered the common questions that "Why is service becoming predominant?" by give the trend of needs in human society from productivity, specialization, complexity, and need for trade in service.
Second, he mentioned about Baumol cost disease describing the low GDP growth from service sector. It is a good direction to seek the answers and solutions for the contribution from service innovation in domestic and global economy.
Third, he proposed the cloud as a model for shared services with a layer view: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application, business and people.
Finally, he referred to the smart living service and IBM's Smarter Planet vision.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上個月再度上傳video到YouTube、上星期上傳新的攝影作品到Picasa album、昨日更新Blog,同時在Playlist.com搜尋新樂曲,更新內嵌在blog的背景音樂、到屬性古典樂的my space聆賞國外專注用心的古典鋼琴好手,彈奏國內較少聽到的鋼琴曲目;我和女兒透過Playilst.com,複製網址在Front Page,之後分別下載樂曲在電腦和Ipod、在Wiki搜尋何謂「雲端運算」搜尋Brunelleschi(布魯內雷斯基)興建的大教堂穹頂、咦!Itune又自動更新了、該去7-Eleven領取訂購的書籍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已悄悄享受著透過分散式運算、資訊分享,與「Cloud Computing」概念下的技術資源整合以及「軟體服務」。就Clouding Computing角度回顧過去某些學習歷程,家庭主婦的我,完全沒有任何理工基礎,感謝透過Google搜尋,在其中知識分享裡,我從中學得Frong Page、粗淺的Java Script、Google免費軟體simple viewer、Xfade template以及其它更多的學習。昨日分別閱讀取自網路的資料、以及閱讀天下雜誌與經濟日報一篇報導:記者陳家齊編譯《資訊分享‧‧‧集中到雲端》閱畢,有了些淺見:

1. 就硬體產品來說,應秉持「物盡其用」的簡樸概念。在經濟能力許可下,購買一個好的科技產品無可厚非,畢竟,好的產品,背後結合許多人的智慧與專注努力。然而,「物要能盡其用」,方能發揮產品真正價值;切莫虛榮盲目追求流行,造成資源與金錢無謂的浪費。面對目前更專業新款的單眼相機,它著實吸引我,然而我反問自己:究竟自己是虛榮「想要」抑或真正「需要」?最後找到方向,我繼續珍惜與善用手邊這款優質的相機,因為,重要的是攝影本身,而非器材,不是嗎?軟體的運用亦然,無限的資訊量,心中要有一把尺去衡量與取捨,選擇最適合的之後,「物盡其用」,好好學習並做最睿智的應用。

2.「尊重」與「誠信」仍是重要的課題。在搜尋功能日益茁壯的今天,可貴的資源隨之取得容易,無論技術開發者、提供者或使用者,務必尊重他人隱私、尊重他人智慧,尊重他人的努力。

3. 商業生態裡,財源是生存條件之一,因之廣告有其必要。然而,廣告的品質與置入點,是否能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美學呢?

感謝用心的專業人士投入雲端運算的努力。這些技術除了應用在搜尋服務、企業服務、一般服務與娛樂服務之外,企盼能深入應用在醫療與照顧弱勢。「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企盼「雲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互信與互相關懷基礎之上發展,用溫柔的慈悲造福人群。謹向Google、IBM、微軟等等科技巨擘之工作團隊致敬!也向他們以開放的心釋出的可貴的資源致敬!

匿名 提到...

【文章分享】

擷自:《不景氣,賣服務勝過賣產品》
日期:98年4月2日 / 經濟日報

不景氣時,客戶購買力下降,產品滯銷,使得大多數商家業績不斷滑落。然而,我們還是可以發現有些行業業務不降反升,其中有一類公司就是採取「以服務取代產品」的營運模式,找到不景氣中的新藍海。

這種「賣服務勝過賣產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不景氣時信用緊縮,一般公司不是現金拮据,就是借貸不易,導致大多數公司會刪減「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而大幅減少產品採購。

賣產品的公司甚至必須考慮額外提供低利貸款或分期付款等方案,才能找到客戶,對大公司而言,或許還有這種財務能力,對中小型公司而言,恐怕就難以負擔了。

除了在企業對企業(B2B)的市場有此現象外,消費者市場(B2C)也出現許多以服務取代產品的新營運模式。例如在交通運輸方面,對於不常用車的消費者,也可以不必獨資購買一輛新車,而改以按照用車次數及哩程計酬的服務收費模式,不但不必在信用緊縮的情況下貸款買車,也使車輛獲得更有效的使用。

對許多企業來說,「以賣服務取代賣產品」或許也是一項在變局中值得考慮的新藍海策略。

reference link: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824391.shtml

Service experiences

Service experiences
Service experiences

blog out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