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s Cafe 上報了。期待透過他們的做到,有所不同。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18081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ervice experiences
Service experiences
blog outlines
Books
Blog roll
- Innosight Institute
- Don Chen's Village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Jim Spohrer's blog on service science
- 服務科學在橫山
- 橫山論壇
- 內灣天人岩屋
- 溪州鄉外出子弟聯誼會
- Linear Algebra- MIT Video lecture
- 阿宅反抗軍--朱學恆
- Knowing Hakka
- 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IT)
- 傅佩榮教授部落格
- Interaction Design
- 低碳生活部落格
- Cite you like
- The Last Lecture
- 老廖-Mitora
- 雲海深處
-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
- 陳烜部落格
2 則留言:
誠摯以文章與年輕的孩子們共勉,同時,由衷向孩子們輕狂背後實做的踏實態度,致上敬意。
台灣大車隊司機
把七十元變七千元的魔法運將
文章擷自:天下雜誌 / 416期 / p.52
reference link: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6878
康世能
他們做的是不被尊重的職業,但他卻當自己是「英國管家」﹔他把「僕人哲學」 當作信仰,積極改變自己對工作的想像,在景氣低迷的當下,基本功從不打折,生意也愈做愈大。
「他把『僕人哲學』當作他的信仰,」康世能以英國的專業管家(butler)要求自己,而能跳脫台灣司機的困境,打造自己的品牌。
康世能積極地給工作不同的定義,而跳脫單純「運將」的工作界線,間接地帶來實質的改變和社會認同。
康世能每兩、三天就上一次理髮廳修整頭髮;他廣泛閱讀,以能和客人問答,特別是用心牢記報章雜誌裡各地方的旅遊路線和軼聞趣事。他以筆記本記錄三百多筆客人電話、職業與愛好等資料,當熟客打電話給他時,只要告訴他飛機時間,康世能便為乘客算出該幾點出門。當乘客提著行李出門時,會看到康世能已經站在車旁,等著幫忙將行李搬上車,甚至還為客人從自家永和買來了豆漿當早餐。
要像康世能這樣,積極改變自己對工作的想像,在台灣的計程車職場格外困難。社會大眾常負面看待運將工作,認為是失敗者才去開車。很多司機都不敢告訴親友自己的工作或怕載到熟客,自我認同很低。
「但超越自我的形象,認同自己專屬的價值,就會慢慢帶出內化的力量,做出區隔,」計程車產業或許不易被社會認同,但康世能卻從自我認同做起,顛覆了這樣的惡性循環。
從經營者到計程車司機,康世能也經過心理的調適。在他開了一個月後,一個下著毛毛雨的夜晚,在國賓飯店旁的巷子裡,他遠遠看到前面一位他過去經營卡拉OK的大哥常客。他很猶豫,不斷思考要不要衝過去。「我想一想,今天逃掉了,以後碰到不是更尷尬?」康世能回憶。他決定開到他面前,搖下車窗打招呼。「從此心就放開了,」他說。
「自己選擇進入這工作,就要把它做好,不然就離開,」他給自己下了戰書。他以感恩的心情看待每一個上車的客人。「每個客人上車都是給你一個機會,」他解釋自己不管何時何地都要求自己做好基本功,以專業服務對待客人的原因。
他自己稱這個為「七十元的魔法」,意思是七十元是源頭、是機會,一樣抱著感恩的心和服務態度,七十元也可能變七千元。
他找了一些大車隊的同伴,分享自己的服務理念和經營客人的方法,告訴他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讓客人不斷回流。
蘇慧盈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改變也帶給他們更多生命的認同。「當工作你可以肯定自己,別人也肯定你、收入又可以穩定、慢慢生活也變好的時候,人的心情真的都不一樣了,」
這群朋友除了互相激勵,互相分享,空閒時還一起泡湯,逛書展,參觀美術館。他們是征戰伙伴,也成了情感緊密的好友。
「現在是很困難的時代,但不景氣的時代,更要逆向思考,」康世能說。不景氣中,堅守基本功,耕耘常客顯得更加重要,對他和他的伙伴而言,困難中沒有悲觀與抱怨,只有更多的機會。
CONGRATULATIONS!!!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85554
I'm so proud of you and so touched.
Hope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