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從服務的前台到後台之間


喜歡到水木和風雲樓餐廳吃飯,因為我可以跟年輕人在一起生活。我喜歡餐廳裡所提供的各式餐點,因為很實在,很樸實。但看了五年的餐廳,始終沒有把餐後的餐盤作最好的流程規劃與視覺感官的設計。照片中的回收台,讓人很不容易放進如此深的桶子裡,放進碗筷那刻的碰撞聲,削減了美好的餐後感,眼睛看到了油膩膩的一堆碗筷,頗令人不舒服。如果有一天,這個前台到後台的轉換--餐盤與碗筷的回收--讓人賞心悅目,那清大的水木與風雲樓餐廳,服務品質將會更上一層樓。
國外的學生餐廳,大都有輸送帶把餐盤送進後台,適度的遮蔽讓前台與後台只剩下那放上輸送帶的小口。台灣,到目前沒見過。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請問:可不可能這樣做?

無法即時改變大環境時,可以從自己做起。如果是自助餐,每一位用餐者自備餐盒餐具。用完餐後,簡單地以面紙或廚房用紙擦拭,之後,動個手洗乾淨帶走。再則,這兩個餐廳無論是否外包,我們都可以從自身做起,心中不要太多算計,由時間許可的師長與義工帶著大孩子們,同心協力做餐廳志工。青春期的大孩們重視大學師長的導引甚於父母,這種油膩的工作,非常適合透過師長的影響力,適度訓練處在安逸中的大孩子們。


曾經捐出200本精裝童話繪本給李家同校長主導之「書香再傳」的捐書人留

ps. 這200本書,每一本都有著我為女兒唸床邊故事的美麗回憶。我有多年的義工經驗,如果需要,我願意參與餐廳廚餘義工工作。(小學的我即有豐富的做家事經驗。在社區這邊,我亦默默做了些勞動之事。)

匿名 提到...

對不起,補充一件事:

請自助餐業者配合,凡自備餐具餐盒者,可酌量減價,以此作為推動的開始。平日在這裡的用餐者,多半是清大師生,都是高知識分子,深信大家會有此共識,為學校優質的學習環境,共盡一份心力。(印象深刻,老師本身就是一位環保好尖兵,上課自備保溫杯。)

Unknown 提到...

我想這是一個商業環境,應該有基本的設施。與其要求餐廳廚餘義工,不如思考給用餐者一個基本的好環境。學校要加油了。

Service experiences

Service experiences
Service experiences

blog out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