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桌的學長的經歷中,每次活動就位前,我們習慣用「就」結束活動前的叮嚀;用「就」來開始帶領我們進入活動。一時也不知道為什麼用「就」?直到今天上課時,在解釋服務缺口時,恍然大悟。原來,「就」就是去把客戶的價值連結進來。
是我們去就學員,以學員為主;
是我們去把服務系統,就不同的特性的客戶。
是服務提供者去「就」;而不是客戶來「就」。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ervice experiences
Service experiences
blog outlines
Books
Blog roll
- Innosight Institute
- Don Chen's Village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Jim Spohrer's blog on service science
- 服務科學在橫山
- 橫山論壇
- 內灣天人岩屋
- 溪州鄉外出子弟聯誼會
- Linear Algebra- MIT Video lecture
- 阿宅反抗軍--朱學恆
- Knowing Hakka
- 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IT)
- 傅佩榮教授部落格
- Interaction Design
- 低碳生活部落格
- Cite you like
- The Last Lecture
- 老廖-Mitora
- 雲海深處
-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
- 陳烜部落格
1 則留言:
居禮夫人「就」受傷官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親自駕駛放射線檢驗車上前線,充分展現「就」的執行力與大愛無私。「就」需要熱情、謙卑輔以睿智與行動力,居禮夫人「就」受傷官兵,戰火中召募兩百名婦女,花兩個月時間教授數學、物理學和解剖學的基本概念,就這樣訓練了一百五十位檢驗師,然後分配她們到工作站去。其可敬的睿智、謙卑、執行力與悲天憫人胸襟,不但為女性樹立良好典範,亦可作為服務科學不可或缺之基本精神。然而以服務科學之「科學」角度觀之,令人遺憾的是,夫人疏忽了放射線帶來的傷害。
《深河》的中心人物,一位虔誠的日本天主教神父。在印度,恆河大家心嚮往之,很多窮人不遠千里來到加爾各答只為了去恆河,他們經常未達目的地,已經筋疲力竭,日本神父在街上看到這種人,會背起他們到恆河。神父在「就」之中,是不是展現了跨越宗教之偏見甚或傲慢的藩籬呢?
上述兩則故事,或許無法把客戶的價值連結進來,然而,受惠者生命的價值因著布施者的「就」而昇華。紀伯侖《先知》有言:「美將在東方隨朝陽昇起」浮雲游子主導之朝陽研討會隱含「就」高度的服務科學精神,受惠者所得之學習,其價值深信因「朝陽」而璀璨昇華。
張貼留言